主持人:陈局您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黑料网 将如何贯彻落实?有哪些重点工作?
陈小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四个方面,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进行部署,明确了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向。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深化广电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牢牢把握基本要求,推进广电视听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强全省广播电视所属新媒体管理,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新媒体联盟宣传矩阵。科学构建播出机构和频率频道综合评价体系,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
二是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加强行业舆情动态分析,完善广电新媒体监管机制和重大舆情应对联动机制,智能化监测监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三是优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和节目供给机制。完善广电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广电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建设,完善我省广电视听共享节目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健全微短剧产业发展管理机制,推动精品创作生产。
四是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和网络节目内容监管。加大对广电新媒体、短视频平台节目内容监管力度,建设先进智能化监管系统,打造省市联动、高效协同的行业监管体系;强化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五是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人工智能、虚拟制作等新技术应用。探索完善我省生成式人工智能视音频节目领域的管理政策。
六是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国际传播格局。强化服务保障机制,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广东实际、时代特色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主持人: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实现不同平台和渠道的协同,下一步有哪些主要工作,以提升整体的传播效果?
陈小锐:我们不断完善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一是组建联盟宣传矩阵,发挥聚合宣传优势。成立了广东省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建立联盟宣传沟通工作机制,出台了《广东省广播电视所属新媒体管理细则》等文件,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新媒体联盟宣传矩阵;集合了多家机构运营的微短剧微信小程序及相关APP,打造全方位、宽领域的微短剧宣传体系。二是搭建全媒体业务支撑平台,加快推进广电媒体融合转型。多家省市级电视台构建供采编播全渠道、全流程数智化全媒体平台,实现内容多渠道汇聚和多媒体分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建设,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省内新媒体联盟宣传矩阵。完善重大主题宣传创作扶持机制,对广播电视所属新媒体平台(客户端)、账号内容进行规范管理、有序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差异化发展,实现高标准、强专业的人才与机制建设。要科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精简精办频道频率。开展播出机构和频率频道综合评价,推动节目传播信息大数据体系、传播效果客观评价体系建设。并按照节目定位更准确、设置更科学、特色更鲜明和更有利于全媒体品牌化发展的要求,精简淘汰一批受众少、影响力弱、没有发展前景的频道频率,办好一批特色频道频率。
主持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在提升节目供给质量和创新性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陈小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文化事业的进步,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切实提升节目供给的内涵和质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内容为王,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是健全创作生产激励扶持机制。制定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扶持奖励资金管理细则,从扶持范围、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优扶持工作。围绕重大主题,结合重要事件、重大节点,开展广播电视重点选题规划和精品电视剧题材征集,发布《广东省影视创作素材实用手册(第一版)》,引导题材创新突破。并对广播电视重点选题、电视剧(网络剧)重点项目和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入库作品给予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保障,推动精品创作。
二是增加高清超高清电视节目供给。加快电视频道高清化,用好“超高清电视发展奖补”专项资金,支持优质超高清内容制作和扩大超高清电视收视规模。目前,省级、市级台电视频道已全部高清化,县级台电视频道高清化率超过75%,全省4K超高清机顶盒用户数累计超过2800万户,占总电视用户86%,全省可提供符合HDR、50帧以上标准的4K节目量超38000小时,有效提高人民群众视听体验。
三是推动优质节目资源直达基层。建立“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共享节目库”,免费向全省县级播出机构提供电视剧、综艺、少儿卡通、动漫、广播节目等各类优质节目,推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节目内容平台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乡村覆盖。
主持人:8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中国(广东)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请您谈谈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下一步工作?
陈小锐:超高清视频作为视听电子领域的重大技术革新方向,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驱动以视频为核心的行业智能化转型、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深化超高清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打造超高清频道建设、内容制作、网络传输、接收终端、影视装备、影视后期、应用场景、核心技术攻关等上下游产业良好发展生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高质量视听需求。
一是加快超高清制播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广播电视台推进采集、制作、播出等技术系统超高清化建设和升级,推动开播超高清电视频道。
二是加快承载网络升级改造和超高清机顶盒推广普及,支持多种终端接收超高清电视,提高入户率。
三是加快推进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持续优化简化电视操作,提升融合视听服务能力,实现泛在视听服务、数智化信息服务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是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立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产业园区。
主持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方面,还有哪些创新实践?
陈小锐:为推动网络视听新媒体等文化新业态集聚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我们推动建设“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已正式启动“智慧视听(网络直播,中国广州)云产业园(区)”和“智慧视听(数智传播·珠海)云产业园(区)”。广州成立了“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协作联盟,着力打造面向网络直播全产业链赋能的产业云平台。珠海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底座,将打造辐射广东乃至全国的视听内容生产服务和媒体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推进建设智慧视听产业研究院和超高清技术创新与应用(网络直播)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为“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提供智库支撑。同时,立足适应未来大视听新业态发展,按照“政府推动、政策引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大力推动广州打造“湾区数智视听服务谷”,推动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有全产业链集聚效应的拍摄基地(园区),构建微短剧创作生产全流程服务体系,与“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建设一体发展。
主持人:面对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行业监管?
陈小锐: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在新兴业态的网络监管方面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紧跟发展趋势,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协同机制和创新监管手段。
一是健全网络视听服务机构监管制度。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下发《网络视听服务和机构监管工作规则(试行)》,同时要紧跟产业技术发展,加快广电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管理政策研究,完善监管机制。
二是积极发挥联管联治机制作用。一方面,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网络视听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强化协同机制,加强对网络违法犯罪的监控和执法能力,切实从源头杜绝违规有害内容,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联动北京、上海建立微短剧管理会商沟通机制,实行备案管理同标、违规剧单共享,拉齐三地微短剧管理尺度,推动微短剧新业态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全媒体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基于大模型技术建设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先进智能化监管系统,重点加大对广电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的监看排查力度,并向地市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实时共享监管数据,打造省市联动、高效协同的行业监管体系。
在线留言:
网友提问精选:请您谈谈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相关设想。
陈小锐:当前,国际舆论斗争复杂严峻、国际传播格局结构性不平衡。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支持设立国际传播专项保障资金,做好项目推优支持,推动精品多方位展示和宣传。同时,推动国际节展、节目播出、频道落地、合作拍摄、相互供稿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
二是加强国际传播深度研究。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中国声音能不能传播好,关键看受众是否愿意听、听得懂,能否形成良性互动、产生共鸣。要推动各机构加强国际传播的规律研究和舆论分析,提升国际传播产品的内容深度、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是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以特定目标观众群体为考核基数,探索建立符合广东实际、时代特色的评估体系和方法,科学检验国际传播效能,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为下一步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实施方案。